干细胞新药井喷!IND 受理突破 30+,iPSC 开启细胞治疗新纪元
发布日期:2025-08-14

2025 年,是国内干细胞行业「大爆发」的一年。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干细胞新药 IND 申报数量已超 30 项,相较于 2024 年全年的 39 项,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

IMG_256

▲ 2025 年上半年申报 IND 的干细胞项目

从细胞类型分布来看,间充质基质细胞(MSC)仍以近 60% 的比例占据 IND 申报的主体,以 iPSC 为代表的多能干细胞占约不到 1/3。

根据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此前最新报告,2024 年新增的 29 项干细胞 IND 中,MSC 类有 21 项,占 72.4%;多功能干细胞有 1 项,占 3.4%。

整体来看,传统非诱导来源的 MSC 虽仍占 IND 申报主力,但比重较往年有所下降;而多功能干细胞领域则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IND 申报数量大幅增长,成为行业新的焦点。

这一趋势转变的核心动力源于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的日益成熟。

作为通过基因重编程获得的多能干细胞,iPSC 不仅具备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分化潜能,更突破了伦理限制与免疫排斥难题。更重要的是,与传统干细胞不同,iPSC 具备无限扩增的能力,可为「现货型」细胞治疗产品提供标准化的「种子细胞」来源,也为突破细胞疗法长期面临的规模化与标准化瓶颈提供了全新可能。

在应用领域,iPSC 技术主要沿着免疫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两大方向快速推进。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再生医学领域,iPSC-MSC(iMSC)正成为研究热点,在抗炎与组织修复领域展现出极大的应用前景。

iMSC:突破传统 MSC 瓶颈的下一代疗法

MSC 凭借免疫调节、组织修复、旁分泌效应及免疫豁免等独特机制,在骨关节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多种疾病领域展现出广阔的治疗前景,成为再生医学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

目前用于研究和治疗的 MSC 主要来源于骨髓、脂肪和脐带等组织。然而,传统来源的 MSC 在迈向大规模临床应用和产业化时会面临一致性不足、规模化生产能力受限、疗效不稳定等诸多挑战。这些瓶颈直接导致了临床转化效率低下,产业热度高管线多,但成果稀缺。

随着 iPSC 技术的发展,iMSC 在突破上述瓶颈方面展现出潜在不可替代的优势。

实际上,iMSC 跟胎儿时期的 MSC 更类似,是最「年轻」的 MSC。它可以进行批量生产,同时保证批次间细胞数量和质量稳定。而成体来源的细胞数量有限,不同供者的 MSC 细胞质量和疗效可能不稳定,这可能也是很多产品上市以后市场表现不好的根本原因之一。

以美国首款 MSC 疗法 Ryoncil 为例,历经十余年努力被拒批多次后终于在 2024 年底获 FDA 批准上市。但诚如 FDA 的 CRL 中提出的 CMC 问题,Mesoblast 无法保证不同供者骨髓来源的 MSC 质量一致,而这些问题均可能影响到 MSC 的临床疗效。

而从 iPSC 细胞分化得到的 MSC 其实是一类细胞,这与不同分化路径生产出来的 MSC 特性是不一样的。后者实际的疗效和可有效针对的适应症也并不一定相同。

再者,iPSC 可建立无限增殖的主细胞库和工作细胞库,从根本上解决了细胞来源有限和批次间起始细胞不一致的问题。每一批次的 iMSC 都源于同一遗传背景的 iPSC 克隆,可以显著提升批次间一致性和稳定性。

基于 iPSC 分化的生产路线,上游原本复杂的原代细胞获取环节,也可替代为从标准化的细胞库出发进行可控的定向分化,大大简化了工艺流程。同时,由于起始细胞是标准化的细胞系,非常适用于构建封闭式、自动化、模块化的生产工艺平台泰尔茂比司特的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正是此类平台的理想选择之一,其灌流式结构设计具备高表面积体积比、持续供氧及代谢废物清除能力,能够创造稳定且优质的细胞生长微环境。其全球多个干细胞项目中的成功应用证明,该系统可在封闭环境中同步实现 MSC 扩增与外泌体采集,显著简化工艺流程并提升批次一致性,为规模化生产与 CMC 合规提供了可复制路径。

这种平台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干预,降低污染风险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标准化、自动化的生产最终也将带来规模化效应,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一致的产品质量也能减少 QC 检测的成本,提升整体商业可行性,有望使更多患者受益。

未来之路:产业化落地与临床转化

尽管 iMSC 前景广阔,但作为新兴技术领域,其产业化与临床转化仍面临生产工艺及监管挑战。监管层面,iMSC 成药需规范 CMC 全流程;企业层面,生产涉及重编程、建库、质控等多个复杂环节,需持续探索优化。

未来,随着 iMSC 技术逐渐走向成熟,iMSC 产品将加速迈入临床转化及产业化阶段。

返回列表
上一篇:9款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已上市:干细胞、基因各1款,CAR-T占7款
下一篇:全球首款 iPS 细胞疗法提交上市:帕金森病有望从「对症治疗」迈入「神经元修复」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