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细胞疗法的前景
另外iPSC领域潜力巨大,相较于CAR-T疗法,iPSC具有成本低、可规模化生产、现成使用、治疗疾病广泛等优点。目前,异体iPSC产品的开发进展显著领先于自体疗法。
2025年中国iPSC疗法领域融资活跃
2025年中国iPSC疗法领域融资活跃,多家企业获得重要资金支持。士泽生物医药在2025年5月完成新一轮市场化融资,投资方包括建发新兴投资等机构,这是该公司在2022-2025年间完成的3-4亿元纯市场化融资的一部分,资金将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管线的临床研究。
同期,中盛溯源生物科技在B轮融资中累计获得2.35亿元,用于推进其国内首个获批临床的iPSC来源间充质样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药物的开发。
代表性案例还包括:瑞臻再生医学在5月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重点推进iPSC治疗帕金森症管线;睿健毅联医药4月完成B+轮近亿元融资,支持其全球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化学诱导通用型细胞药物开发;柒色莲生物获得百奥维达独家投资的天使轮融资,专注于个性化iPSC治疗与抗衰老产品开发。
另外,星赛瑞真生物在3月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由复健资本和创瑞投资共同参与,该公司构建了iPSC快速重编程和基因编辑平台;艾尔普再生医学在6月完成C轮融资,推进其iPSC来源心肌细胞治疗心衰的临床试验;北京赛傲生物年初获得战略投资,专注于iPSC在抗衰老领域的应用开发。
这些案例共同展现了2025年中国iPSC疗法领域的发展特点:一是融资轮次前移,天使轮和A轮项目占比提升;二是应用领域多元化,从神经系统疾病扩展到心衰、抗衰老等领域;三是技术平台型企业更受资本青睐,具有自主iPSC重编程和分化技术的公司估值更高。随着临床进展的推进,预计未来该领域将迎来更多大额融资案例。
这些融资案例显示,2025年中国iPSC疗法企业正加速推进临床转化,资本市场对该领域保持高度关注。
2025年中国iPSC疗法临床研究进展
2025年上半年,中国在iPSC疗法领域取得显著临床进展,覆盖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肿瘤及心血管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
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上海市东方医院使用自体iPSC分化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显著,MDS-UPDRS III评分最高改善52.9%。
士泽生物开发的异体通用型iPSC产品(XS411注射液)获中美药监局批准用于帕金森病治疗,已完成多例患者治疗且安全性良好。渐冻症(ALS)治疗方面,士泽生物的XS228注射液获中美临床试验批准,初步结果显示可延缓疾病进程。
脊髓损伤领域,全球首个异体通用型iPSC衍生神经细胞新药获中美批准,由大连医科大学和中山大学附属医院联合开展临床试验。
我们需要强调的是上海长征医院研发的"异体人再生胰岛注射液"获临床试验批准,成为全球第二个、中国首个通用型再生胰岛疗法。
iPSC-CAR-NK疗法展现出独特优势,海军军医大学徐沪济团队应用iPSC来源双靶点CAR-NK细胞(QN-139b)成功治疗重症系统性硬皮病,实现血清免疫学重建和组织纤维化逆转,成果发表于《细胞》期刊。
心血管疾病领域,艾尔普再生医学的iPSC心肌细胞治疗心衰项目进入联合开发阶段,针对中国约1370万心衰患者提供潜在解决方案。
霍德生物hNPC01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完成I期临床,显示良好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5年中国iPSC疗法呈现三大特点:一是临床转化加速,多个产品获中美监管批准;二是应用领域多元化,从神经系统扩展到糖尿病、心衰等疾病;三是技术平台型企业受资本青睐。随着政策支持和资本投入,中国iPSC疗法有望在全球细胞治疗领域发挥更重要作用,为重大疾病治疗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iPSC的潜力更大、应用更广泛
iPSC疗法商业化的曙光已经显现。干细胞产品近期在中美都取得了商业化突破。去年底,Mesoblast的间充质基质细胞(MSC)疗法Ryoncil获得美国FDA批准,成为该机构批准的首个干细胞治疗。
今年1月,中国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铂生卓越生的MSC疗法艾米迈托赛注射液,该药成为中国首款获批上市的干细胞疗法,两款药物均用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疗。
相较于技术较为成熟的MSC,iPSC的潜力更大、应用更广泛。例如,iPS细胞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较于脐带来源的,具有更均质、稳定且可无限扩展的优势。iPS细胞可无限传递,从单个细胞或克隆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理论上更均质,产品质量可控,适合个性化治疗。而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虽增殖能力强、免疫原性低,但存在供体间差异,获取数量有限。iPS细胞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为复杂疾病治疗提供了更稳定可靠的细胞来源。
另外,iPS细胞衍生的CAR-T和CAR-NK细胞疗法优势在于可标准化生产、降低免疫排斥风险、基因工程改造便利,能大规模扩增,批次间一致性和均质性高,且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安全性更优。
未来iPSC疗法可在相对低成本的情况下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如癌症、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眼科以及多种免疫炎症疾病等。
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在干细胞技术方面出台了多项扶持措施。去年2月,新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细胞治疗药物、细胞培养列入鼓励类产业目录;5月,北京药监局核发全国首张干细胞《药物生产许可证》;12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生物医学新技术促进规定》正式发布,这是目前国内关于细胞治疗最为实质性的法规。之后海南先后公布两批生物医学新技术转化应用实施目录,其中包括多项干细胞治疗。今年6月10日,中国国家药监局CDE发布《先进治疗药品的范围、归类和释义(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我国“先进治疗药品(ATMP)”分为细胞治疗药品(CTMP)、基因治疗药品(GTMPs)及其他类,为干细胞药物的注册申报与市场准入建立清晰的分类框架,iPSC很可能成为干细胞技术落地的下一个风口。
展望未来,iPSC疗法前景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监管政策的逐步完善以及资本市场的持续关注,iPSC疗法有望突破研发和生产的瓶颈,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为众多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开启再生医学的新篇章。